自動化一鍵啟動控制、節能節電技術、PLC系統、DSC系統、恒壓供水系統、企業設備自動化節電
2017-04-10 來源:新浪財經
我國提出了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目標,并在五年規劃當中作為約束性指標加以強化落實,形成了綠色低碳發展的倒逼機制。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和要求已經融入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全過程,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數據顯示,2015年與2005年相比,十年間,我國以平均5.1%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平均9.5%的增長,累計節能15.7億噸標準煤,相當于少排放36億噸二氧化碳。近二十年,按照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中國累計節能量占了全球的52%。十三五時期將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全球落實《巴黎協定》的關鍵階段。
我國十三五規劃中,強化了綠色低碳發展目標——2020年相比2015年碳強度要下降18%,單位GDP能耗要降低1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森林蓄積量要達到115億立方米,主要資源產出率要提高15%,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要大幅度減少,生態環境的質量總體改善。
?
要達到以上目標,就要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一是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推動經濟發展、綠色低碳轉型,要變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為機遇,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綠色化、低碳化,堅持創新驅動,推動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剩產能出清,加快節能低碳環保等戰略性產業服務業,不斷提升企業低碳的競爭力,強化節能優先的戰略,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降碳、減排。
二是以全面深化低碳示范試點為引領,促進低碳發展模式和技術創新,以碳排放峰值和碳排放總量控制為重,將全國低碳城市的試點擴大到100個,低碳城鎮的試點擴大到30個,低碳工業園區的試點擴大到80個,創建20個低碳產業示范園區,推動開展1000個左右的低碳社區試點,創建100個低碳示范社區。
三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 的作用,推進低碳發展。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產業等政策手段推進低碳產品、低碳技術、低碳能源、低碳產業的發展。
四是促進綠色金融體系建設,2011年我國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以及深圳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今年按照中央關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的部署,將適時啟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要充分發揮市場對碳排放空間資源的配置作用,通過建立健全碳價格機制,降低全社會節能降碳的成本,以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控制,推動國民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
在建立全國碳市場的過程當中,應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確保全國碳市場啟動穩妥有序,著重開展以下四項主要工作:
一是市場導向,政府服務,貫徹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精神,要充分遵循市場規律,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建立有效的碳價格機制,保障市場的正常運行,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建立監管體系,切實為市場主體做好服務。
二是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按照綠色發展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總體目標的要求,分階段、分步驟地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三要統籌協調、積極參與,加強與相關政策措施的協調,統籌區域、行業可持續發展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需要,優化完善制度設計,充分調動地方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試點地區的區域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向全國統一市場的平穩過渡。
四要統一標準,公平公開,制度出臺統一的市場制度、技術標準和規范,建立統一規范的排放數據直報系統,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的支撐體系,構建有利于公平競爭的政策機制。